拨云见日 | 我院为10月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成功“除障”
“宝宝双眼术后角膜透明、前房清晰、瞳孔圆、恢复得很好。手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只是第一步,之后的屈光矫正、弱视训练以及定期检查必须坚持,术后视力和视功能的重建、提高,我们双方要共同努力。”
母亲的焦虑和自责
近日,广西晶亮眼科医院白内障专科袁红宜主任接诊了一位特殊的白内障患者。孩子名叫小锐安,10月大,近段时间发现双眼瞳孔区发白,看不清眼前事物,只能通过声音分辨。在当地医院已经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但由于手术操作难度大,术中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处置不当,将会影响孩子的视觉发育。夫妇俩既担心又害怕,辗转多家医院后,慕名来到我院,向袁红宜主任求诊。
在和小锐安父母沟通后了解得知,患儿家族内有先天性白内障遗传史,妈妈也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家中几代人均患有此症,患儿不排除家族遗传的可能性。
“孩子出生时眼睛正常,我原本以为没被遗传到,没想到这几个月,孩子的黑眼珠中央有点发白,这段时间更加严重”,说到这,孩子的母亲加重了语气,握住孩子的双手也不自觉地更用力,忧心忡忡地向医生描述着孩子的症状。
袁红宜主任表示,先天性白内障大约有1/3的病例有遗传因素,有的表现为不规则的隔代遗传,有的遗传与近亲婚配有关。此外,胚胎在发育过程中营养不良及代谢障碍,又或孕期胎儿宫内病毒感染也是儿童白内障的另一主要原因。其实先天性白内障成因复杂,医学上也没有明确的定论,作为父母不需要过分自责,只有手术才是最有效的方法,积极为孩子进行治疗即可。
小小幼儿上手术台
眼部构造精密,婴儿年龄小,实施手术要求更轻柔、更精密,手术操作确实很难,被业内形容为“在气球上切豆腐”。然而,手术难度还在于婴儿只能在全麻状态下手术,需要较短时间内进入麻醉,并且在术后要尽快醒来。由于幼儿生长发育快,实施普通白内障手术很容易产生后发性白内障而影响视力,必须同时进行“后囊膜环形撕囊术”才能杜绝后发性发障的发生。患儿因年龄小,配合度差等问题,增加了术前检查的难度,意味着提高了手术的风险。
为了顺利进行手术,在医院院长谭少健教授与白内障专科袁红宜主任进行术前细致的的讨论,积极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
在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和手术室的通力配合下,患儿全麻状态下实施了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白内障囊膜切除+玻璃体切除+前房注气手术。从术前麻醉至手术结束推出手术室,花了近一个小时,整个手术过程十分顺利。
在孩子推出手术室的那一刻,在手术室门外焦急等候的患儿母亲落下了心中的一块大石。术后检查孩子眼部情况恢复良好,出院时,双眼白瞳症状消除,能够正常随光运动。术后还需要进行弱视训练和长期随访,以求获得更好的视力。
早发现早治疗
先天白内障是儿童失明和视力残疾的主要病因之一,它在婴幼儿中的发病率约为0.5%左右,严重影响了儿童的生长和学习,如治疗不及时,对日后的工作也会带来不利影响。但大多数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病情发展缓慢,且一般无任何不适感觉,尤其是儿童本身不会诉说病情,因此很容易忽视了孩子眼睛的毛病。
儿童时期,是孩子视力发育的“黄金期”。但由于儿童眼保健知识的缺乏,或因工作忙碌,许多家长往往忽视了孩子的眼健康,一般都是孩子眼睛出现问题了,才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很多孩子就是因为在患病早期未发现,错过了黄金治疗期,造成终生遗憾。作为家长,平时生活上应细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万一有先天性白内障也能尽早发现,尽早治疗。